Posts

Showing posts from May, 2023

回港第六天

Image
矛盾。在適應。外面是攝氏33度,室內冷氣20 度,有些地方進去我要穿薄羽絨。 好像不想活動,想去星加坡,探一位朋友,又懷疑自己是否有能力。時常都在決定困難當中。內心想見的朋友已經通知了10個,但身軀擱在床上,都不容許我跟他們見面。還是因為六弟火化後的撒灰的日子未確定之故呢? 這個河畔冰室,昨天和老公來吃午飯,選擇在外面不用「嘆」冷氣,吃了碎肉蒸蛋、北菇蒸雞,清水菜心,紅蘿蔔粟米例湯白飯。好味道。外面是對着兩個三尺高垃圾桶,沒有看見任何人倒垃圾。今天我自己又來,又叫蒸蛋菜心,第一次叫熱飲咖啡,昨天老公試過,是即磨咖啡,不錯。我幾年沒有飲咖啡,但現在實在不夠精力,可能咖啡令我好些,很想出去「序言書室」買「西西」的書。我知道山長水遠,我需要足夠精力才能爬到旺角西洋菜街。呷一啖咖啡,似大力水手吃了大力菜,精神倍增! 唔…可能問酒店可否借一把傘,走路去巴士站時遮太陽。 這幾天心裏感到沉鬱,身體很想活動,也想大笑一下,又想活動一下,看手機,電郵傳來石硤尾賽馬會創意中心有印「蹈」課程為幸齡人士而設,可以跳活肢體,很想參加。 這時開始見到有四至五個人在不同時間打開垃圾筒倒垃圾,從這個冰室出來的一位阿姐,從面上的皺紋表情,我斷定她有70歲以上,她穿着及膝全身裙,大概在廚房工作很熱,穿着水 boot, 她把手上兩個黑色手套脫去,把已裝滿的黑色大垃圾膠袋結好,放進垃圾桶,垃圾桶雖然打開了,我並沒有聞到臭味,只是告訴自己,10年前我會視今天為社會學研究的體驗。今天,我只是告訴自己一個訊息:「慳啲啦,說什麼回來香港貢獻一下,單單照顧自己起居飲食都不容易,還有精力照顧別人呢?在這裏本地的人強而有力得多啦!」

平安抵達

Image
  安全抵達香港了,在酒店休息完一天,安靜一下。 我都要記錄一下過去一個月決定回香港奔喪到今天,一個使我心情緊張的事。是的,因為疫情,否則我們三月已經回港了。 我的家庭醫生知道我不打針,他說小心一些吧,這次的virus傳染快,雖然殺傷力沒有那麼強。 我不會死的,若果中招, 當然辛苦,但是可以經過的。 大部份打針的人都中招啦! 我們買了保險。 我有這些維他命及Nebulizer (上機前5小時在溫哥華趕及買了,其實平時都可以用)*, 提高身體免疫力。 望他安心,我有不打針的自由。重視自主。大家需要受到重視。 若果真的中招,我不想入醫院,我不想醫院給我打針,或打什麼藥在我身體裏面。 我還需要多少個案來證明這針不是萬靈藥? 好朋友的影相朋友, 60幾歲相當年輕,到處影相,打針後幾天死亡,我在多倫多的好朋友上個月告訴我們,她中風了,當時打了三針之後發生的。她本來身體健康,跳 aerobic dance 非常有活力,在大學一直唱粵曲,表演精彩…上星期她第二次中風。我親自認識的三個年青女士,打針以後經期混亂,並且加劇痛楚。別要問我有什麼連結什麼資料啦!多的是,我只想分享我熟悉的人真實的故事。 我行使我的能力保護自己,讓我身體免疫力增強,我重視自主決定,不要因別人的不安而將藥打進我的身體裏面。 我需要繼續有能力,與他走下去。 ———————- * https://covid19criticalcare.com/treatment-protocols/i-care/

Memory Lane

Image
             Vietnamese little boy in the post card I got in 2015 懷舊閣 這個早上在溫哥華,何源記吃荔灣粥油炸鬼,然後跟大伯父、伯娘到他們的家,轉了三次巴士很快就到了,好像很多事想講,陽光溫暖。 大伯父說他在越南時,學廣東話、普通話、英語、越南話及法語,他用一個黑板寫着,弟弟們排排坐,學唱歌,學字。 「現在還記得如何講越南話?」我問。 「當然記得啦,雖然是70幾年前!」他很自豪地說。 錄音機準備… 我在想像當年,這班在越南渡過童年的弟弟唱着唱着…

Music therapy

Image
  大伯父談到兒時在越南,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歌,他都記得,「唱一首來聽啦!」 錄音機準備好… 可能六弟如此喜歡唱粵曲,又唱得這麼好*,是大伯父在他童年撒下的種子吧! 2000 年我在George Brown College 的Gerontology/ Activation 畢業, 現在似乎派用場。 ———————- * https://youtu.be/Ln7-CB_lEkA 梁兆安 啼笑姻緣

兩兄弟合唱

Image
  老公少年時在越南,跟大哥學唱兒歌,今天在大哥的家,嘆咖啡,談兒時生活,即興二人合唱65 年前學過的兒歌。 阿女聽了錄音,說 「so lovely!」 為了她們寫下歌詞,自己google translate la!       一步一步上學走       慢慢走到校門口        看見先生敬個禮        看見同學問聲好         (看見同學握握手)

喜歡你

Image
 只是不知道你的名字。每次過來B.C., 都被你吸引。 噢,旁邊是你撒的種子?在成長了! 是否去讀植物學了解一下?Google? 還是問吓「樂在自然」班姊妹? 原來跟你親近一點,看清楚,發現你更多…

C.S.Lewis

Image
          溫哥華 QE Park • Large Quarry Garden   老公在此耍完太極,對阿女說:「C.S.Lewis 的太太離世後,說, “ I hate those people who avoid me. I also hate those people who comfort me.”」 人總是想要有一點貢獻,是滿足自己的需要,不是在哀傷中的人的需要。 沉默的陪伴,如常生活。

找到了

Image
  前幾天母親節   找不到的薄蓮藕,在溫哥華在大女兒不經意找了日本餐館,竟然見到! 大女兒一家,小女兒又一同相聚,在Queen Elizabeth Park相聚,輕鬆了,愉快的心情慢慢回來了⋯⋯ 天父創造大自然,給我們療癒,家人愛護相聚,祝福滿滿!

看見

Image
 看見藍天白雲,寬闊草地,就感激母親。是她當年做了勇敢決定… ( 回憶錄  31 頁)

如此母親節

Image
  下午四時自己外出,明天一早要上飛機,應該執拾行李,只是實在需要離開家,要休息,需要有自己的空間。 想去Congee Queen食炒蓮藕片*,紀念母親,只是4:30已超級多人,很嘈吵,全個餐館滿人,還有10幾個人站着等枱。 過來韓國人開的甜品地方,叫了一個特別要求的crepe, 平放在碟上不要卷,蛋放在旁邊。記得阿媽在我們少年時在澳門,我們放學回家,有些肚餓,她也想休息一下,於是就用麵粉造了薄餐 (似今天我們的crepe), 上面放砂糖,椰絲卷起上來,好像有壽星公煉奶,總之很好味,一家人吃得很開心。 當時母親帶着三個孩子,阿哥七歲、我四歲、阿妹兩歲,一個人靠取衣服回家缝紉養活我們。 今天只記得當時我們吃椰絲砂糖薄餐那一刻,她的笑容,見到金牙,面頰上的酒窩,薄餐的溫度溶了一些砂糖,甜,好味。 此刻這片段浮上腦海,甜在心裏。 快要乘搭長途飛機回到我成長的城市,沒有興奮,只有沉重。似乎不能預計,可能發生的困難會出現,教人傷痛的城市面貌…很多人和事的失去… 不過記起母親過去在香港面對的困難,都以堅持毅力走下去,使我們成長。 媽,向你說聲:「感激有妳!」 母親仍然與我相隨。 —————- * 回憶錄  41 頁   煲湯的蓮藕像鉛筆刨

慶祝一生

Image
                   攝影: Renita Wong at Long Point 這親戚突然離世,雖然過去幾年他患癌症,各人都有心理準備,只是他沒有留下一些心聲。 感到遺憾。 有一天我離世,不想關心的人感到遺憾,早有準備。 在世上留下 回憶錄 及  網誌 心願完成了,感到釋懷。 天父給我在世,行過幾十年的身軀, 化為灰燼灑在太平洋,那個連接我出生成長的地方及得到自由之處… 何等幸福!

「善解溝通」學員/學完

Image
  有意猶未盡的感覺,總是想再相聚,可否「華山再會」*     呢? 目標:一同學習認識性小眾 ( 回憶錄 頁292)             好在此議題上跟下一代保持溝通。 形式:一同學習好輕鬆             彼此支持學溝通             既無專家或大台             留意聆聽心靈風 日期: 2023 年7月27曰(星期四)下午2:30至4:30pm 期待2023 年5月11日相聚的學員,上完善解溝通基本工作坊,在網上暫時講了再見,想華山再會的,請電郵 ycchanmemoir@gmail.com  表示, 電郵 Subject: 727 「華山再會」。 7 月17 日會收到答覆,有關相聚地點及形式。 *YC 快70歲了,有魅力也變幻無常,進入了魅幻銀齡,如何之處,大家有心理準備慶祝什麼什麼…:)

心都甜哂

Image
  居住在美國加州 Sacramento 的 Betty 傳來電郵,她從公立圖書館借來我的「大作」,我整個下午從房踱步出廳,又從客廳打開了房門,向着房裏的大玻璃鏡,不停舞動,好難安定坐下來。 我寫此 回憶錄 , 完全是Betty 鼓勵我的,我在「鳴謝」裏分享這故事。現在出版了,她又為我喝采,加州公立圖書館訂了六本,讓市民 瀏覽 。 好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珍而重之。

善解溝通四步曲

Image
  1. 觀察 (Observation) §     能夠做到不帶論斷的觀察有助你善解自己及善解別人。 §     觀察是觀察事實(沒有評估或解釋) §     分辨道德判斷 (Moral judgement) 和價 值判斷 (Value judgement) * 價 值判斷 「 當我見到這區議員講了一番話 , 卻做完全相反的事 , 我感到担心 , 因我重視誠實及表裡一致 。」 * 道德判斷 「 這區議員是自私的 . 有私人目的 。」 2. 感受 (Feeling) §     表達感受可以使別人了解我的狀態 , 可增加結連機會 。 我感到傷心 , 難過 , 緊張 , 担心 , 害怕 …… §     不是 感受 : 「 我覺得你批評我 ……」 改為 :「 當你告訴我 , 這工作做得很差 , 我感到傷心 ……」 §     留意 : 別人的行動 並非 引致我感受的成因 , 感受是我的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的結果 。 以下例子就是使別人為我的感受負責任 : 「 因為你遲到 , 所以我咁嬲 !」「 是你使我咁嬲 !」         3.  需要 (Need) §     每個人都有共通的需要   (Universal) §     當我們能表達自己需要 , 及了解別人需要 , 與別人就有更深的結連 。 §     不要把需要跟請求混淆 。 例如 : 母親對孩子說 :「 我需要你去做功課 !」 改為 :「 我感到焦急 , 我重視你的学習和成長 , 你是否可以晚飯後馬上做功課 ?」   例如 : 上司對下屬 :「 我明天要寫完報告 , 我需要你馬上給我所有數據 。」 改為 :「 我感到焦急 , 需要支持使我完成這報告 , 你可否現在將所有數據給我 ?」 4. 請求   (Request) §   向別人或自己提出請求 , 好使需要得滿足 , ...

「感受」是我的摯友

Image
  「感受」是我的摯友 梁陳爰珍 失去活力 沒精打彩 這篇稿特別難寫,我找不到原因,老編十二面金牌傳來,我仍是沒有動力去完成。為什麽這樣懶?答應了在十月十日前交稿,今天已是二十日了!特意安排一天不返辦公室,在家專心寫;可是縱然沒有工作「在身」,仍是沒有動力。寫了一段,又回復懶洋洋的,不知道平時的活力跑到那裡去?又想到從加拿大返香港,很快就在城市大學得到教職;教「社工輔導」是我的理想,上帝為我預備的實在無微不至,應該每天滿懷感恩,熱誠生活才是。為何現在沒精打彩?況且我身為輔導員,應該懂得自處才對 ( 責備自己 ) 。 感受壓抑失連無助 外子返回多倫多與女兒過感恩節,為免他擔憂,當他打電話來問候時,我就告訴他:「 I am fine! 在這裡樣樣都好。」真要命!掛上電話後,我坐在椅子上發呆,到底發生什麽事 ? 他是我的至愛,但我跟他竟是「失連」的 (disconnect) !我將感受壓抑,沒有向他表達,結果我就變得更加孤單和寂寞!     是啊!我感到孤單、寂寞、苦悶。為什麽呢?因為我需要同伴、需要樂趣、分享和分擔。正因這些需要都得不到滿足,以致我有這樣難受的感覺。 滿足需要 就有活力       感謝神!我終於跟自己「結連」起來了!當我找到自己的感受,就明白我此時此刻的需要了;我必須採取行動,去滿足這些需要。於是,拿起電話告訴外子我此刻的感受,話匣子一打開,二人傾談了一小時。不知 何時,我和他都在電話中大笑起來,彼此都在享受的歡樂聲中掛線。此時,感到愉快、歡欣,因為我得到同伴、樂趣、分享及結連,隨即充滿力量,馬上完成此稿,及時傳送出去。當然,想起讀者可以分享善解溝通的好處,我「貢獻」的需要又得到滿足,內心就更感欣慰,自然也更活力十足了。     「需要」是生命的源頭,滿足了需要,生命就有活力。能夠留意我自己的感受,就找到我的需要,這才就能採取適當行動。 多 用 感受詞 彙 表達     所以我說「感受」是我的好朋友,不要拒絕或壓抑,多接觸自己的感受,就能與自己結連。當你能表達感受,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