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錄 - 第二版
網上訂購電子書/實體版 To order online eBook
https://www.lulu.com/search?page=1&q=Yuen+Chun+Chan&pageSize=10&adult_audience_rating=00
愛.冒險.探索──從恐同到支持同性婚姻│回憶錄
第二版 陳爰珍 著
Amazon book 網上訂購
試讀
李時雄牧師
多倫多聖公會聖約翰堂主仼牧師
前安省執業律師
2018年,我有幸在多倫多Friends House觀賞了爰珍一人一劇場的獨白演出,感到震撼;現在更有幸閱讀了她的回憶錄,拉闊和加深我的了解。
這是一位當代華人女性對自己一生既客觀、而又主觀的剖白。客觀,是因為爰珍觀察入微,記憶力強,坦蕩求真而不刻意修飾(或說刻意不加修飾)。主觀,是因為她內心有濃厚的人情味和迫切的使命感。
爰珍的好奇,便是她客觀和主觀的相遇之處。「好奇」是整全地做人的要素之一。可惜是,我們不易遇見好奇的基督徒。一般以為,「我已有答案」是成熟基督徒的表現。然而,爰珍的天路歷程,正是天父賜給每一位嬰孩的好奇心所驅使,開始面對自己原來有未知的事實,放下框框,勇於踏出已習慣和舒服相處群體的界限,去看看天父的世界。
既然我們相信「這是天父世界」,便不必為好奇的探索而擔心;相反地,這探索所發現的、會更豐富起我們對神、對人、對世界的認知和了解,更切實地歸榮耀給上帝。
這回憶和剖白的過程,幫助了爰珍更清晰地看見由外祖母、母親、自己及女兒一脈相承的伏線,和開花結果的驚喜。我們這一代,難免覺得世界變得太快了。作為父母(或祖父母)的,我們怎樣看下一代已經在一個不同的世界成長,而將會生活在一個更加不同的世界,是一個關鍵因素,影響了我們能否祝福下一代,也影響了我們能否祝福自己的餘生。
在我執業律師的十七年中,體會「遺囑」是個敏感課題。很多人逃避去寫遺囑,是不願意想到人生終點。豈料爰珍的寫「遺囑」是她人生的一個新起點,積聚和過濾活過了的人生,浮現出接下來想活出的人生。『餘生』是一個不應迴避的課題。既然餘生長短難料,也不在乎長短,懷着心意去活(living intentionally)便是祝福。
2022年1月
推薦序二
黃玉蓮博士
加拿大約克大學社會工作系教授
開始執筆寫這序言時,是bell hooks逝世的翌日。bell hooks是一位著名的美國黑人女詩人,作家,和學者,自1980年代初,她衝破了美國的白人主流文化,為美國黑人女性的困境發聲,她的寫作和社會評論對後世有極深遠的影響,開創了對女性主義、性別研究、種族、和靈性問題的新探索,被譽為當代知識分子巨人(intellectual giant)。她於今年六月最後發表的文章,題為“Toward a Worldwide Culture of Love”(邁向愛的世界文化),鼓吹以愛的力量來改變世界。
讀畢爰珍的回憶錄,不禁想起bell hooks這篇文章。
真正的愛,是接納包容,是需要有勇氣的:有勇氣去面對自己,有勇氣放下自己所擁有的或身處的舒適位置,有勇氣進入另一個陌生的國度,細看生命無限的多姿展現,與不同的生命連結;在過程中改變了、也豐富了自己,亦接受當中所失去的,這就是爰珍「在愛中的冒險旅程」。以愛的力量來改變世界,先要改變自己,我們有這份勇氣嗎?
曾聽過一位屬靈導師說:「這個世界是被自以為是的人所分裂的」(The world is divided by people who
think they are right)。面對當今撕裂的世界,此話尤其值得我們好好細嚼。
爰珍「在愛中的冒險旅程」,放下大多數人都有的自以為是的習性,改變唸中小學時只管背書拿高分,不求甚解的學習態度,認真追索「自己有關同性戀的知識是從哪裏來的?」本着「我不明白,我想學習」的態度,努力爭取每個機會,虛心聆聽同志的故事,以真誠相互感動彼此的生命。
一路上,爰珍以《聖經.使徒行傳》中彼得和保羅冒着被自己教派的人排斥的事跡,作為重要的屬靈支持,勇往直前,領悟「神真是不偏待人的!」
同時,母親堅毅的一生,也給爰珍在這「冒險旅程」中感到軟弱時莫大的激勵和保護。
bell hooks 說,當以愛作為我們的生命基石,以愛投入我們的生活裏,我們的習性就會被打破,我們必然會努力停止操控。因為我們不再順從那些世俗現況中安全的遊戲規則,以確保我們得到某些結果。愛把我們帶進另一個嶄新的生命境地,而這正是大多數人所懼怕的改變。
由反對同性戀到支持同性婚姻的「出櫃」路上,爰珍不單要面對可能被自己教會圈中人的排斥,更要亦步亦趨謹慎處理身邊親密關係的變化。她與牧師丈夫在同性戀的議題上持不同的立場,卻能彼此互留空間,讓對方找到自己的立腳點,過程中縱有關係繃緊的時候,還是避免操控對方,儘量保持和而不同,也在生活細微的小節上彼此關顧,兩「老」在雨中往返農夫市場的點滴,是那麼「平凡」而雋永的一幕!
愛,可以是那麼「潤物細無聲」,展現在每天的生活和每一個當下。在當今迅速的世界裏, 傳達訊息「不得超過一分半鐘」,還有多少人願意放慢生活節奏,安靜下來,觀察和聆聽身邊的人和事?假若我們不能在自己的生活和身邊的關係中活出愛,我們又怎能相信可以用愛去改變世界?
爰珍「在愛中的冒險旅程」的起點,在於一天晚上咳血,坐起來撫心自問:「如果,我明天不能起床,就此死了,我有什麼事會感到遺憾呢?」其實這是每一個人都必須問自己的問題。寫「勇敢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的著名作家Adolf Huxley在死前被問到對世人有什麼忠告,他回應說:「多一點點友善!」(Be a little kinder)。
假如,世人都認真、勇敢地面對自己的死亡,人們的心可能會柔軟些,分隔你我的高牆會變得沒有意義,這個世界也會多一點友善、多一點愛!爰珍的回憶錄誠邀我們踏上在愛中的冒險旅程!
2021年12月18日
推薦序三
歐陽文風博士
美國大都會社區教會牧師
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性研究系助理教授
陳爰珍的回憶錄是一本很珍貴的書,對她,和對所有認識她的人,還有,她的朋友。
十分感恩有機會成為她的朋友。記憶中第一次見她是在亞洲巡講時,在基恩教會講道時見她,第二次是在2019年在濟南辦一個生活營,她是其中一個專題演講的講員。告別山東之後,以為還會在第二年再見,想不到新冠肺炎席捲全球,不能出行,結果已經近三年沒見。她電郵我她的手稿時,讀她文章,見字如面,不無激動,特別是讀她的人生故事,真摰感人。
陳爰珍用文字書寫她的人生故事。她的生命故事是多姿多彩的,她是一個勇於面對自己,面對人生的人,也因為如此,她的生命一直在改變與豐富之中。這本書因此充滿生命的智慧。
身為一名出櫃的華裔同志牧師,我特別有興趣她對同性戀態度的改變。一個在反同大環境成長的異性戀者,還是基督徒,如何變成走在最前線挺同的「同志」,我不能不說我十分好奇 。
她對同性戀的友好,讓我感動,更讓我看見希望。我總以為一個人可以做的最偉大的事,就是讓人看見希望,讓人有活下去的勇氣。我在她的生命故事裏看見希望。寫這一句話時,我的心是激動的。謝謝她,為我們,打開自己。
聖經有一句:神是愛!生命不只脆弱,也是短暫的。走到終點時,我們什麼都必須放下;至於留在人間的,最後也會敗壞而消失,除了愛。我在這本因為情感真摯而厚重的小書,在她的生命故事裏,遇見愛,看見神。我想,這是一個人可以對另一個人做出最大的讚美,我把這句讚美獻給她,並以此自勉。
2022年1月10日
自序:這本書仍要出版
2017年以為自己將要離開世界的那一晚,發現自己有未完成的事,必須記錄下來,並要讓別人知道。
這不是自傳,是回憶錄,
是回憶片段的紀錄,
是午夜夢迴時的一些回憶片段,是早上眼睛還未睜開時出現的回憶片段,吉光片羽,記錄下來。
一直認為同性戀是不正常,三十多年前一直反對將它放在加拿大人權憲章,經過這麼多年,接觸多少人的生命故事,我改變了。
這生命轉變的故事在七個城市演出了十場。
巡迴演出過程中,發現了母親。
寫母親的故事,發現了她遺留給我的禮物:勇氣與堅持,要珍而重之,一脈相承。
2020年1月在廣州參加生命故事寫作營,最後一天在筆記簿上寫:「原來我母親的故事跟中國近代史連得這麼緊密,我不寫,當代的口述歷史就少了這一片小小的拼圖。」
回顧寫作過程,我慶幸自己一直真誠地,閉關獨自寫下我的故事。
只是出版之前,開始跟別人溝通,很多思想冒出來:「你是否真的要出版這本書?」
有些人因我的改變感到不安,甚至憤怒,我多次想停止寫下去。只是午夜夢迴,被內心催促,我感到不安。
掙扎呀,「願意冒險回應內心呼喚嗎?」旁邊又出現鼓勵,打氣,「務必堅持下去。」
於是,除了至親,為尊重保護各人,所有人的名字都是化名。
真誠的生命故事,必須呈現。
這本書仍要出版。
寫於2022 年1月15 日‧多倫多
第二版自序
自從回憶錄第一版於一月面世後,幾個月來收到的迴響不停在心裏浮現。
「我不喜歡看書,只是看了第一頁就不能放下手了。」
「我的故事藏在內心十年,那時孩子向我出櫃,不知如何是好,今天向你盡訴心中情,感恩可以跟你做朋友。」
「文字原始,真實故事,感動。」
「真情剖白,佩服你的勇氣。」
「雖不認識你,卻像聽一位老朋友講故事。」
一位多年前認識的男士,聯絡不算多,說:「在不少地方有很深的共鳴,好幾次均熱淚盈眶。」
「有不少標點符號出問題,也有錯字,只是看了不久便被你的故事吸引,那些已經不是問題。」
我就知道要儘快出第二版,把錯字及標點改好,同時,這幾個月探索旅程的發現也要記下。誰可幫我校對呢?天使出現了,剛認識的朋友 Whitney(謝慧莉)願意拔刀相助,「這書會使我認識你更多。」
幾個月得到這麼多真誠友誼,祝福滿滿!
存着感恩的心繼續聆聽。
寫於 2022年11月1日‧多倫多
目錄
司法院釋字第 748 號解釋施行法
第四部 For Our
Grandchildren
My Mother is My
Hero
Solo Performance
Inspiration from
Mary
附錄: 詞彙表
About the author:
Yuen Chun Chan was a former instructor of Social Work and Counseling at th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She is also a graduate of the Playback Theatre Leadership program.
She is now enjoying a happy retirement with her
husband in Toronto, Canada.
退休社工
現跟丈夫居多倫多
青年時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學士
中年時多倫多約克大學社工碩士
老年時持續學習 · 陳爰珍女士
,在此獻上感謝我返Personal Narratives of Teacher Knowledge,
Crossing Cultures, Crossing Identities,為她感到驕傲。
感謝老朋友作家Holly余滿華,手稿差不多完成,知道自己的文字相當原始,正在困惑當中,竟遇到滿華,她不問由來馬上答應做我這書的編輯,她堅持尊重我的寫作風格,儘可能不作任何更正編改,強調只做少少潤筆工夫,我幾乎以為她沒有幫我看完文稿,對照之後,才發現她確實有逐行逐字改過,實在感激她,更欣賞她作編輯的內功深厚!
為設計王顯先生的天分和耐性而欣喜,他喜愛創作,新嘗試,又尊重我的意願,我寫稿的速度不如最初預定的理想,他願意接受多次來回的請求,不厭其煩,增加篇幅及段落,十分感激。
更要衷心多謝你的支持,閱讀和分享這生命的故事。
陳爰珍
2022年1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