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陳爰珍 ( 寫於 2006 年 ) 善解溝通的目的是:與對方結連,但由於我們在溝通的過程中,不是客觀地觀察,卻是加上了自己的評估 (evaluation) 或判斷 (judgement) ,致引出很多失連的後果。例如我說:「當我回家看見一盤油膩的碗碟在廚房,十九歲的女兒在看電視,並哈哈大笑。」這就是觀察。但假如我說:「一堆污糟碗碟在這裡,而你只顧著看電視,一點也不負責任!」那就是我加上自己的判斷及評估 (Evaluation) 了。 現在就請你拿出一枝筆來,完成以下的問題: 觀察或評估 Observation or Evaluation 請在下面的說話中,圈出那一句是單純的觀察,沒有加上評估。 1. 「美怡昨天毫無理由下,生我的氣。」 2. 「志強昨晚看電視時,咬指甲。」 3. 「陳先生剛才開會時,沒有詢問我的意見。」 4. 「我爸爸是一個好人。」 5. 「俊輝的工作太多了。」 6. 「明暉這個人,很衝動。」 7. 「在這星期中,青青每天都排第一位。」 8. 「我的兒子常常不刷牙。」 9. 「雪心告訴我:『我穿黃色不好看。』」 10. 「當阿姨跟我談話時,向我投訴。」 在未告訴你答案之前,想再給你多一點提示,什麼是觀察的語言。 觀察的語言 能夠做到不帶論斷的觀察,有助你善解自己及善解別人。 觀察包括: *觀察事實 ( 沒有評估及解釋 ) *外在的資料 ( 你可用影像機錄影的 ) *具體描述事件的發生,並非很多事件的綜合撮要 例如: 當我聽到 … 你說:「我很喜歡返教會。」 … 你告訴我:「我需要在星期五收到會議記錄。」 … 你提高聲浪問我:「為何不馬上帶女兒看醫生?」 … 行雷的聲音。 當我見到 … 你向我的方向行過來時,面部帶著笑容。 … 聚會開始時,議員還未出現。 … 當你用拳頭打那桌面時,桌子震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