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自己
多給自己一點關懷!
梁陳爰珍
朋友遲到怒從心生
上個月,相約美蘭共進午餐,約好十二時正在餐室見面。由於我有一件心事想跟她傾訴,所以滿懷期待準時赴約,環顧四周未見她蹤影;自知午餐時間只有一小時,我便先行坐下,邊看餐牌、邊期望她快點出現。可是我坐著冷板櫈,良久尚未見美蘭現身,內心由焦急變成煩燥。直到十二時半才接到她來電致歉,並說五分鐘就來到;當時我冷冷地回贈一句:「你來與不來都是差不多!」掛上電話後很是惱怒,即時怨憤填胸。
欣賞夏日滿心感激
這個月,我又跟美蘭約會共進午餐,同一時間和地點。做個人輔導工作的我,似乎感到她有心事跟我傾談;那天早上我已見了三個人,下午將又要跟另外三位見面;那星期每天的工作表都是排得密麻麻的... 。唉!反正早已約好了美蘭,我也就準時到餐室坐下,既然她尚未出現,我便把握時間,欣賞窗外風景;方才發現,原來自己很久沒有欣賞夏日的藍天!
那餐室竟是個遠眺海景的好地方,窗旁那棵洋紫荊正怒放,美不勝收。哈,露臺上的小麻雀蹦蹦跳跳在覓食,可愛極了!天父創造的大自然美物,實在美好...。冷不提防電話響了,原來當時已是十二時半,聽到美蘭帶歉意的說五分鐘就到。我連忙安慰她:「不打緊,別趕忙,小心過馬路,安全第一。」掛上電話後,滿心感激,我竟然可以意外地享受了三十五分鐘閒情憩靜,好不奢侈!
引發點非憤怒成因
奇怪嗎?朋友同樣遲到,為什麽上次我非常憤怒,今次卻是無限感激呢? |
當我極度憤怒、生氣,氣得連胃口也沒有的時候,我就歸究這一切皆因她遲到,引發我有很不好受、不安和不快的情緒。不過,當我再多反省一點時,美蘭的遲到,究竟是我憤怒的原因,或是引發點(trigger)?
倘若我們再仔細看看以上兩個情況,不難發現在第一次約會中,我有一件心事,期待著傾訴,後因這「分擔」或 「傾訴」的需要得不到滿足時,我自然感到失望。看著手錶,時間過了,午餐時間也快完了!不夠時間傾訴呢! 心裏焦急煩燥、等得不耐煩、以至生出怒氣來。這是由於我的需要未得滿足,引致負面情緒出現,可見她的遲到只是引發點,而並非我憤怒的成因。
找未得滿足的需要
再看第二個情況,這道理就更明白了!我的工作時間表排得密密麻麻,其實我是十分需要休息;當朋友遲到了半小時,我「休息」的需要得到了滿足,因而就產生了正面的情緒,就是那種「感激」的情緒。
容我提醒你,善解溝通的目的,是跟自己及別人結連(connect);下次當你朋友遲到時,不妨給自己一點關懷、與自己結連,留意你的情緒,若果是負面的,盡量「陪伴」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找出是那一類的情緒;然後再給自己多點關注,找出有何需要未得滿足。這樣做,豈不將精力花在埋怨或責備對方遲到更好嗎?
別人沒能力激怒我,其實只是自己的需要待關注。我要先找出自己有什麽需要未得到滿足,然後多給自己一點關懷,如此一來,你自己和身邊的人也開心快樂多了!
摘自 : 號角月報(加東版)2006